新闻中心

国内黑色系板块承压整理,黑色板块指什么

2025-09-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供需矛盾激化:黑色系板块承压的核心逻辑

1.1供应端压力:产能释放与环保限产的博弈

2023年以来,国内黑色系商品(包括螺纹钢、焦煤、铁矿石等)价格持续承压,其背后是供需关系的深度重构。从供应端看,尽管环保政策持续加码,但部分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超低排放,叠加前期高利润刺激下的产能释放,钢铁、焦化等行业产量维持高位。数据显示,1-5月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4.2%,焦炭产量同比增长3.8%,供应宽松格局逐渐形成。

环保限产政策仍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要求钢铁企业错峰生产,部分省份甚至提出全年限产30%的目标。这种政策与市场自发性产能释放的矛盾,导致黑色系商品价格在“增产预期”与“限产现实”之间反复震荡。

1.2需求端疲软:地产基建增速放缓拖累市场

需求侧的变化更令市场承压。作为黑色系商品消费的主力军,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持续下滑,1-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2%,新开工面积锐减22.6%。尽管基建投资保持6.7%的同比增速,但在地方债务压力下,资金到位速度放缓,难以完全对冲地产需求缺口。

制造业方面,工程机械、汽车等用钢行业虽有所回暖,但整体增量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市场需求分化加剧。东南亚基建项目带动钢材出口增长,但欧美市场受制于反倾销调查和全球经济放缓,出口量同比回落15%。这种内外需的结构性失衡,进一步放大了黑色系板块的波动风险。

1.3库存周期与期货市场的传导效应

当前产业链库存周期进入被动累库阶段。截至6月底,全国主要城市螺纹钢社会库存达820万吨,同比增加18%,钢厂库存也攀升至历史高位。库存压力倒逼钢厂降价去库,形成“价格下跌—利润收缩—减产预期”的负反馈循环。

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则加速了价格波动。铁矿石主力合约在3月冲高至950元/吨后,受需求预期转弱影响,6月回落至750元/吨附近,振幅超过20%。投机资金的多空博弈加剧了市场波动,部分贸易商通过期货套保锁定利润,进一步压制现货价格反弹空间。

政策与市场博弈:行业洗牌下的结构性机会

2.1政策工具箱发力:从限产到稳预期的转变

面对行业困局,政策调控正从单一限产转向多维发力。2023年《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通过产能置换、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目标到2025年前10家钢企集中度达60%。碳达峰实施方案倒逼企业加快电炉短流程改造,吨钢碳排放强度需下降5%以上。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专项债发行提速支撑基建项目落地,6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2万亿元,重点投向交通、能源等领域。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部分城市放宽限购限贷,有望带动后端建材需求企稳。

2.2行业洗牌:技术升级与绿色转型的突围路径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压力下,行业分化加速。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技术壁垒持续扩张,宝武集团通过收购山钢集团进一步巩固产能优势;而中小钢厂因环保成本攀升、融资渠道受限,被迫退出市场。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已有23家钢企启动兼并重组,行业集中度提升至43%。

绿色转型成为破局关键。氢冶金、碳捕集等前沿技术进入商业化试点,某龙头钢企的120万吨氢基竖炉项目预计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年。废钢循环利用产业链快速成长,2023年电炉钢占比有望突破12%,为行业注入新动能。

2.3投资策略:把握波段机会与长期价值

对于投资者而言,黑色系板块的波动中蕴藏结构性机会。短期可关注政策预期差带来的波段行情,例如环保限产加码或基建项目集中开工的窗口期;中长期则需聚焦技术领先、绿色转型彻底的龙头企业。期货市场方面,跨品种套利(如做多焦炭/做空铁矿石)策略在产业链利润再分配阶段具备较高胜率。

风险控制仍是核心要务。建议通过动态对冲、仓位管理降低波动冲击,同时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指标(如PPI、PMI)及行业高频数据(如钢厂开工率、港口库存),及时捕捉市场拐点信号。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