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内黑色系品种整体承压,中国十大黑色
【黑色风暴来袭:产业链集体陷入"冰河期"】
7月酷暑难当,国内黑色系市场却提前入冬。螺纹钢期货价格连续12周阴跌,焦煤主力合约创下三年新低,铁矿石港口库存突破1.5亿吨大关……这场始于二季度的黑色风暴,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整个产业链。某民营钢厂负责人王总在电话里苦笑:"现在每生产一吨螺纹钢,就要倒贴200元,机器轰鸣声越响,财务窟窿越大。
"
这场价格雪崩背后,是三重压力的叠加效应。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28%,基建投资增速回落至4%,传统需求引擎集体熄火。更值得警惕的是,新能源车、光伏支架等新兴领域对钢铁的需求转化率不足预期,新旧动能转换出现断档。海外矿山扩产计划持续推进,四大矿山上半年铁矿石发运量同比增加7%,而国内粗钢产量却同比下降3.2%,供需剪刀差持续扩大。
第三,碳达峰政策与市场周期的错位共振,当环保限产遭遇需求萎缩,调控政策陷入两难境地。
在河北某钢铁重镇,笔者目睹了产业链的连锁反应。焦化厂因亏损暂停焦炉生产,导致焦炭运输车队在厂区外排起3公里长龙;钢贸商仓库里,热卷板在梅雨季开始出现锈迹,却仍等不到采购订单;下游机械制造企业宁愿支付违约金也要取消钢材订单,这种"宁赔定金不接货"的现象正在长三角制造业集群蔓延。
【破局之道:在产业寒冬里寻找火种】
当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某上市钢企的转型实验引发行业关注。他们在唐山基地投建的全球首条氢能炼钢示范线,将吨钢碳排放从1.8吨降至0.5吨,虽然前期投入高达20亿元,但欧盟碳关税政策实施后,每吨出口钢材可节省58欧元成本。这种"用绿色溢价对冲价格下行"的策略,正在重塑行业估值逻辑。
期货市场则上演着另类突围。某私募基金通过构建"多焦炭空螺纹钢"的套利组合,在单边下跌行情中实现17%的绝对收益。其投资总监透露玄机:"当全行业都在关注绝对价格时,我们更看重品种间的供需错配机会。当前焦化企业开工率比钢厂低15个百分点,这种产业节奏差就是阿尔法来源。
"
政策工具箱正在释放新信号。7月中旬,多部门联合推出"以旧换新"补贴2.0版,将工程机械、重型卡车纳入补贴范围,预计撬动2000亿元设备更新需求。某券商首席分析师测算,该政策有望在四季度为钢铁行业带来3%的边际需求增量。与此山东、江苏等地试点钢铁产能跨省置换,推动落后产能出清速度较往年提升40%。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产业变革中,某位从业二十年的钢厂老师傅的话令人深思:"过去我们追着产量跑,现在要学会跟着需求变。就像炼钢要控制好淬火温度,行业调整也需要冷热得当。"当黑色系品种完成这轮压力测试,或许会淬炼出更坚韧的产业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