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国内钢材库存回升压制价格反弹,钢材价格升降

2025-09-24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库存攀升背后的三重推力】

首当其冲的是产能释放的加速度。随着去年底环保限产政策的阶段性松绑,北方主要钢企高炉开工率已回升至78.3%,较冬季低谷时提升12个百分点。唐山某民营钢企生产部长坦言:"现在每吨螺纹钢还有200元利润空间,谁都不愿主动减产。"这种集体博弈心理,使得三月份全国粗钢日均产量达到308万吨,创下近三年同期新高。

需求端的结构性疲软更值得警惕。基建项目受地方债务约束开工迟缓,1-4月工程机械销量同比下滑18%,折射出传统用钢大户的收缩态势。虽然新能源汽车带动的汽车板需求增长15%,但占总需求比重不足8%的新兴领域,尚难填补传统市场的需求缺口。某华东钢贸商透露:"往年这时候工地早就开始备货,现在连询价电话都少了三成。

"

季节性因素与市场预期的错位同样不容忽视。往年春节后的补库周期,今年被突如其来的寒潮延长了南方施工淡季。更关键的是,市场对"金三银四"的强烈预期导致贸易商超前备货,当真实需求未能如期兑现时,流通环节的"堰塞湖"效应开始显现。这种库存的"时间差"积累,正在改变整个市场的定价逻辑。

【破局之路:从价格博弈到价值重构】

面对库存高压,市场正在形成新的价格平衡机制。期货市场螺纹钢主力合约在3800元/吨附近持续震荡,较年初高点回落9.2%,但现货市场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这种期现价差收窄至50元/吨以内,反映出市场参与者的复杂心态。某期货公司黑色系分析师指出:"现在的行情就像'温水煮青蛙',既缺乏暴跌的出清动力,又难寻持续反弹的驱动因素。

"

钢企的应对策略呈现明显分化。头部企业依托成本优势开启"以价换量"模式,沙钢最新出厂价下调80元/吨,却同步推出"万吨以上订单送装运费"的促销政策。而区域性钢厂则转向定制化生产,河北某钢厂开发的耐候钢产品毛利率提升5个百分点,成功打入光伏支架市场。

这种战略调整的背后,是行业从规模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艰难转身。

库存管理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某大型钢贸平台推出的"云仓储"系统,通过实时库存共享将华东地区周转效率提升40%。更有企业尝试"库存证券化"操作,将物理库存转化为金融产品进行套期保值。这些创新虽面临合规性考验,却为行业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在需求端重构的浪潮中,绿色转型带来曙光。某央企基建项目负责人透露:"现在招标明确要求使用低碳钢材,虽然价格高出15%,但全生命周期成本更具优势。"这种转变正在重塑供应链格局,具备EPD环境产品声明的钢企开始获得溢价空间。当"双碳"目标从政策约束转化为市场动力,行业的价值坐标系正在发生根本性位移。

这场库存与价格的拉锯战,终将推动中国钢铁行业完成从"产能规模"到"质量效益"的惊险一跃。当潮水退去,那些率先完成技术升级、模式创新的企业,必将在新周期中占据制高点。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穿越库存周期的迷雾,需要的不仅是短期的策略调整,更是对产业本质的深刻理解与价值重构的勇气。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