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铁矿石价格盘中承压,铁矿石盘面价格折算现货价格

2025-10-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一、市场震荡探因:多维压力下的价格困局

1.1全球需求疲软冲击价格中枢

2023年第三季度铁矿石期货价格持续走低,新加坡交易所主力合约累计跌幅达18%,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更是一度跌破700元/吨关键支撑位。这种价格颓势背后,折射出全球钢铁产业链的深层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2.7%,制造业PMI指数连续5个月处于收缩区间,直接导致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3.2%。

作为钢铁生产核心原料的铁矿石,其需求端正遭遇十年来最严峻的考验。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铁矿石消费国,其市场动态具有风向标意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国内粗钢产量同比减少2.5%,重点钢企库存周转天数延长至23.5天,创近三年新高。这种需求收缩与港口库存高企形成双重压力,截至9月中旬,全国45个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攀升至1.28亿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4%,供需失衡格局持续强化。

1.2供给端变量加剧市场波动

四大矿山(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FMG)的产能释放节奏正在改写市场规则。二季度财报显示,四大矿山合计产量同比增长4.3%,其中淡水河谷S11D项目产能利用率提升至93%,力拓Gudai-Darri矿区实现满负荷运转。这种供给扩张恰逢需求萎缩期,导致海运市场出现明显的"船多货少"现象,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较年初下跌42%,印证了海运市场的萧条。

非主流矿山的生存困境同样值得关注。随着价格中枢下移,62%品位铁矿石CFR中国价格跌破100美元/吨后,西非、东南亚等地高成本矿山的现金成本线陆续失守。行业调研显示,当前全球铁矿石边际产能(现金成本90-110美元/吨)的停产比例已达18%,这种供给端的被动收缩虽能缓解部分过剩压力,但难以扭转整体供过于求的基本面。

1.3政策调控重塑市场预期

中国钢铁行业的政策导向正在发生深刻转变。工信部最新发布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23年粗钢产量调控将实施"总量控制、弹性调节"机制。这种政策导向下,河北、江苏等重点产钢省份已启动环保限产,唐山高炉开工率降至68%的年内低点。政策面的强力干预,使得铁矿石需求预期持续承压。

金融监管的强化同样影响市场情绪。大商所自8月起连续调整铁矿石期货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幅度,将I2309合约保证金比例提升至20%,单日开仓限额收紧至1000手。这些措施有效抑制了投机炒作,但也导致期货市场流动性下降,价格发现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与此国家发改委加强现货价格监测,对异常波动及时进行窗口指导,政策"组合拳"正在重塑整个市场的运行逻辑。

二、趋势预判与投资策略

2.1四季度市场关键变量解析

冬季环保限产政策的执行力度将成为重要观察点。根据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防治方案,2023-2024年秋冬季将扩大重点区域范围,新增8个城市纳入管控体系。历史数据显示,2019-2022年同期粗钢产量平均降幅达7.3%,若今年限产力度超预期,或为铁矿石价格提供阶段性支撑。

但需要警惕的是,当前钢厂利润持续承压,螺纹钢吨钢毛利已跌至-150元区间,这种成本倒挂可能倒逼钢厂提前进入检修季。

基建投资能否发力值得重点关注。1-8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放缓至6.4%,专项债发行进度滞后于往年同期。但随着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的启动发行,预计四季度将形成约1.5万亿元的基建资金增量。若重大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可能带动建筑钢材需求回暖,进而传导至铁矿石市场。

不过这种传导存在时滞,且受制于地方债务约束,实际拉动效果仍需观察。

2.2技术面与资金流向启示

从技术分析角度看,铁矿石期货正处于关键趋势选择节点。周线级别显示,I2401合约在680-720元/吨区间已震荡7周,MACD指标出现底背离信号,RSI数值触及超卖区域。若能在700元关口构筑双底形态,配合成交量有效放大,或迎来技术性反弹。但日线级别均线系统仍呈空头排列,20日均线对价格形成明显压制,短期突破需要更强驱动。

资金流向呈现明显的机构博弈特征。CFTC持仓报告显示,截至9月19日当周,资产管理机构空头持仓增加12%,对冲基金多空比降至0.68:1,创2020年4月以来新低。但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资本套保盘开始出现获利了结迹象,前20名会员净空单减少8.3%。

这种机构间的分歧,预示着市场可能进入震荡磨底阶段。

2.3风险对冲与投资机会把握

对于钢铁生产企业,建议采用动态套保策略。当期货贴水幅度超过8%时,可适当减少套保头寸;若基差收窄至3%以内,则应增加套保比例。同时可考虑买入看跌期权构建保护性策略,将原料成本锁定在可控范围内。对于贸易商,建议控制库存周转天数在15日以内,采用"现货+基差点价"的混合交易模式,利用基差波动获取超额收益。

中长期投资者可关注结构性机会。随着绿色冶金技术发展,高品位铁矿石溢价有望持续走阔,62%与58%品位价差已从年初的15美元扩大至22美元。国产矿战略价值凸显,国内铁精粉成本竞争力提升,相关上市公司存在估值修复机会。另类投资方面,铁矿石ETF、矿山企业可转债等工具,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搜索